客家人和其他汉族一样庆祝许多同样的中国传统节日,其中又以春节的庆祝最为隆重,而且极具客家文化特色和浓烈的乡土色彩。下面给大家分享客家的春节作文,欢迎借鉴!
客家人的春节,从腊月二十五入年假开始,入年假后,农户们都停止下田劳作,外出的青年大都回家过年了,村里有乐队的,就可以开始打起来了,各个村庄里都回荡着此起彼落的鼓声,热闹非凡,洋溢着喜庆的味道。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备柴木和各种食品。
年前腊月二十四,是送神日,据说下界诸神都会升天,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。
在除夕前一天,每家每户都会“蒸岁饭”用于供奉祖先。供奉祖先神祗时,要在饭里放上十二双筷子和十二颗大蒜。每逢闰年,还得另加一双筷子和一颗大蒜;除了供“岁饭”还得烧纸钱,有一人家还会供上银元,象征着“有食有财”。“岁饭”要供好几日,直到初三那天,“岁饭”要重新蒸过,全家人一起吃,取意“岁岁有余粮”,到初五吃完隔年饭后才能蒸新饭。
大年三十,除夕,这天上午,每户都要拜菩萨,敬神,还要挑个好时辰,全族人一起祭拜祖先。各家厅堂纷纷挂起祖先的画像,在门口贴上大红春联,谷仓门上,禽畜栏前,家具床铺,都要贴上红煞费苦心的纸,俗称“上红”,又称“封岁”。除夕晚上,吃团圆饭,菜肴丰盛,应有尽有,此时,桌上还得多备几副碗筷,表示请祖先一起过年。饭前要先将酒洒在地上,并给祖先倒上酒,才可开始吃饭。席间,老人小孩吃鸡腿,以示尊老爱幼。吃年夜饭,一般要有肉丸,象征着团团圆圆。除夕之夜,客家人也有守岁的习惯,家家通宵达旦,灯火通明,称之为“点岁火”,火笼加炭称为“沤火桶”,大家欢聚一堂,辞旧岁,迎新春,共享天伦之乐。
初一到初七,大家都要拜年,而川籍客家人则世代流传着“舞鸡”的习俗,舞鸡的年轻人提着木瓜木头做成的鸡,打着锣到各家各户去贺年,舞鸡歌幽默喜庆,使主家喜笑颜开,送给舞鸡者几个红包,还从头鸡上拔下几支鸡毛,插在自家鸡笼上,祈求六畜兴旺。
蒸岁饭也好,舞鸡也罢,都包含着客家人对生活的热情,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。
春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了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,客家人也不例外。
照客家的风俗习惯,春节应该是从年二十八开始。年二十八,洗邋遢,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,辞旧迎新。
年二十九则必须准备好年货,把过年吃的、喝的、穿的、用的预备充分。
除夕是最热闹的一天了。家家户户都要做年菜,其中少不了酿豆腐。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食品,三角形的豆腐上镶嵌上肥而不腻的肉,其状美味香,使人垂涎三尺。当然,鸡、鱼、鸭也是少不了的。“鸡”与“吉”同音,“鱼”则象征年年有余,都象征着新的一年要如意吉祥。除此之外,还要准备酿酒,梅菜扣肉这些食物。大街上到处酒香四溢,张灯结彩。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,门前摆了几盆年桔,含义是吉祥;天井中摆上一盆大桃花,寓意多子多福,延年益寿,门外再贴上红红的挥春,挂上红似火的大灯笼,便有了过年的气氛。家家笑声不绝,大人都聚在一起祝酒,小孩子们则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食物。好不团圆!到了子时,户户人家把酒肉摆在供桌上,点灯烧香,祈求来年平安幸福。这时,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,日夜不绝;礼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,渲染了半边天。
大年初一的日子与除夕截然不同。小孩子们跟着父母去拜年,见人说上一句:“恭喜发财!”马上收获一封如意利是。而更多的人去寺院烧香拜佛,再放鞭炮。小孩子特别兴奋,可以捡一些还有导火线的来放,又是噼里啪啦一阵声响。家家的房前屋后堆放着红艳艳的爆竹纸皮,这天,规定不可扫地,免得把鸿福扫掉了。
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的日子,小孩子们又可以讨更多的利是,吃上一顿了。
元宵上市,又是喜庆的一天了!小孩子又可以放鞭炮了,大人们则要做汤圆,糯米皮包上肉泥馅的,豆沙馅的,花生馅的。大家又聚在一起吃汤圆,可谓“花市灯如昼”啊!
一年一度的灯节过去了,大家又去忙了。我们客家不仅有着传统的过节方式,而且过得祥和而热闹!
说到客家人的春节,那我是最了解的。因为我家乡是客家人,老家的习俗我一清二楚了。
每到老家,我都会想念过年的春节,各具特色,记得过年时,家家户户都会在家做春联,用爆米拿来做糖。
每一次吃爆米糖,让人吃了还想再吃,真是回味无穷。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
还有许多的美食,首先介绍炒米糕,它的制作过程是:将粘米或是糯米煮熟饭干,然后用沙炒着饭干铁锅中加热炒爆。有用菜油炸爆,叫油炸米,等……许多食品。
中午十分,该吃饭了,祠堂里摆满十几桌,不分男女老少齐上桌,菜香,酒香四处飘絮,大家聚在大堂上,桌子上摆满了美食,各客户自造的拿手菜,这两年,农民生活富裕了许多,不仅仅是大鱼大肉,还有在外地客家人住回捎的各种精细年货,人们一边吃着美味菜肴,一边喝着香飘飘的米酒,互相谈着家乡的变化和对生活的就憧景,多么美好的回忆。
到了白天变黑夜时,有舞狮者带着小朋友,会到每家每户门外做平安、吉祥、家道兴旺的祈福活动。
天空不时的被五彩缤纷的烟花遮住了,这便有过年的味道,在五彩缤纷的夜光下欣赏春节的夜空,就一个字“美!”
这就是客家人的习俗,俱有各种各样的特色,这些只是一些主要的内容,还有许多的习俗呢!听完,有没有惊叹的感觉呢?
在我的家乡客家,大年二十五就开始准备春节的东西了,我们每天都很忙碌,但每天都很充实。
在客家,大年二十五的时候,人们就已经开始准备招待客人的各种零食,和准备各种大年三十晚要吃的腌菜,然后把家里所缺的,例如:盐呀、酱油啊、和炸猪肉啊……
除此之外,在老家的人要准备:铺好家人回来要睡的床啊!把家里的卫生搞好啊!
到了年二十八这天,在家的人就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了,因为还有两天就准备过年了。他们要打扫屋子的上上下下,包括一些小角落。我们客家人打扫屋顶有个妙法:用香蕉的大叶子绑成扫把,这样,打扫屋顶就方便多了。越是高的屋顶,用的香蕉叶就要越长。
在不知不觉中,就迎来了除夕,除夕真热闹!家家的程序几乎一致。早上,大人杀鸡、宰羊。但鸡一定不能杀雄鸡,因为雄鸡吃不得。为了晚上的年夜饭,中午就将就将就吃了。晚上,家家赶做年菜,你若坐在街上,定能闻到香喷喷的煮饭味。在吃年夜饭前,孩子就用柚子叶煲水冲凉,这寓意着:在新的一年里干干净净,顺顺利利。孩子们吃完饭后,就可以和兄弟姐妹出去买烟花爆竹,不管多小的孩子,都可以跟去,这是一年里最放松、最自由的时候。买完烟花爆竹回来后,就可以向自己家人讨要利是。大人们冲完凉后既要洗一家人的衣服,并且要在12::00前把脏衣服洗完。12:00准时,这时便是最热闹的时刻了!鞭炮开始放,放个响当当,不许间断!
美好的日子就是过得如此快,一眨眼,春节就在年初8结束了,子女们又回到了上班的城市,回家休息几天。正月17日,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,大人们该上班上班,一切又恢复成平常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