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主要记叙了三国时代的群雄争霸的故事。在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有许多英雄豪杰。例如:德才兼备的刘备,神机妙算的诸葛亮,有勇有谋的关羽,直爽豪迈的张飞,老当益壮的黄忠,老奸巨猾的曹操等。下面是《三国演义》的读书笔记3篇,欢迎阅读。
《三国演义》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,不同时期读它我就有不同的感受。我第一次读《三国演义》是在读三年级时,去书店,我看见有一本连环画的《三国演义》,就让爸妈给我买,爸妈一看是名著,不错,可以多读读历史名著,于是我有了第一本《三国演义》。
在我第一次看过《三国演义》后,里面的人物就给我留下来了深刻印象:神机妙算的诸葛亮、阴险狡诈的曹操、侠胆仁义的关羽、粗中有细的张飞、老当益壮的黄忠、比肩卧龙的庞统……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,而作者对于历史的合理改写也更加凸显了人物的特性,也符合了小说来源于生活,而高于生活的写作风格。
这次暑假读《三国演义》,我有了更深的认识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赤壁之战。其实在历史中并不存在这一场战斗,是作者想象出来的,里面也有不少对人物的改写,比如:周瑜在历史上并不小气,反而十分大度,更不用说气死了。还有草船借箭并非由诸葛亮想出,而是吴国的主公孙权想出的。是孙权让黄盖借的箭……而这些的改写多半从反面写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,可见历史上诸葛亮确实有着可以“运筹帷幄之中、决胜千里之外”的能力,不然白让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去描写他了。再说说赤壁之战中用的计谋,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黄盖的苦肉计,说的是黄盖与周瑜在暗地商量黄盖假装去投降,周瑜大发脾气,叫人来抽打黄盖让曹操认为黄盖是真心想投降,便放下了戒心,这才有了后来的“巧借东风”、“火烧连环船”。这一场仗让曹操损失惨重,险些被捕,多亏了关羽讲义气放了他一马。作者这么写为了让三国势力达到鼎力局面,方便后面的创作。
刚开始我本以为结局蜀国必胜,因为它们文有卧龙凤雏,武有五虎。如同一支威武之师,所向披靡,可到头来,关羽、张飞惨死;刘备病死;阿斗(刘禅)无能,这都让蜀国走向了灭亡。不久只有魏国笑到了最后,趁其不备让司马氏长驱直入,被司马氏的人统一了天下。
故事我只猜对了开始,却没有猜中结尾,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能成为名著的理由。等我知识再长进一些,我一定要再去好好品读罗贯中先生的原著!
读了《三国演义》一书,使我受益匪浅。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《三国演义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。《三国演义》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。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。
三国人物中我最佩服赵云。
在长坂坡大战中,赵云负责保护甘、糜二夫人和阿斗,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,于是带领三、四十随从回去寻找,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。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,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。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,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,没有一个随从。乱军之中赵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”青罡”,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,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,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不顾赵云劝阻跳入一口枯井自尽。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,幸得曹操爱才心切,命部下不得放箭,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。大难临头时刻是背叛最容易发生的时候,奋不顾身仍旧忠心耿耿拼死坚守的人是能够信任、可以重用的,而赵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曹操的诡诈,刘备的谦逊,孔明的谨慎,周瑜的心胸狭窄,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。
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,一点也不为过。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,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。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:曹操多疑,司马懿太过阴险。再说蜀国,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:诸葛亮。他那过人的机智,娴熟的兵阵,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。还有像凤雏:庞统、姜维、徐蔗等等一些人物,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。吴,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,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,也就是周瑜了,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,精通布阵。
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。性格关系着成功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不要忠义,也应该要有诚信吧。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,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?金钱、地位、官职?这些都是次要的。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,如果没有了诚信,大家都不信任你,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,你不会难过吗?这些又岂是金钱、地位、官职能弥补的?我相信,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!所以,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,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!
《三国演义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。小说描写了以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为首的魏、蜀、吴,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争斗。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,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矛盾冲突。
东汉末年,汉灵帝不临朝政,导致天下大乱,群雄纷争,黄巾起义爆发。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、拥兵自重的豪强,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混战。不久之后,董卓当了丞相,杀了许多忠义之士,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了他。之后,诸侯混战,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,经过连年战争,以魏国相继灭掉蜀国和吴国统一天下而告终。
有人说,孔明算得英雄。他足智多谋,神机妙算,是千年一遇的贤臣。火烧新野、草船借箭、三气周瑜、六出祁山、七擒孟获……无不彰显他的才智过人。然而我认为他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,完全可以坐拥一国之城。刘禅无能,根本是烂泥扶不上墙;孙权则不过仰仗父兄基业;周瑜虽年少有为,但气度狭小,好意气用事;吕布乃一介有勇无谋、见利忘义之徒也。我认为,三国英雄,当属曹操。
《三国演义》当中,为了突出刘备的忠厚仁义,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诈之人,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却不容忽视。他在早年的南征北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,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。他才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和能力的,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了大大小小数百场战争,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尤为精彩,读来令人惊心动魄。
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人物形象刻画,《三国演义》都堪称我国古代小说的里程碑,是中华文库不可多得的瑰宝。